沥青路面的车辙
车辙是路面结构层及土基在行车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补充压实,以致结构层材料的侧向位移所产生的累积变形。
车辙属变形类,是指路面上沿行车轮迹产生的纵向带状凹槽,深度1.以上。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产生车辙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设计不合理以及车辆严重导致的。影响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主要因素是沥青路面结构和沥青混凝土本身的内在因素,以及气候和交通量及交通组成等的外界因素。车辙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沥青混合料油石比过大;
(2)表面磨损过度;
(3)雨水侵入沥青混凝土内部;
(4)由于基层含不稳定夹层而导致路面横向推挤形成波形车辙。
沥青路面的压实环节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路面的初压、路面的复压以及路面的终压。
,路面的初压。初压是路面压实的首要环节,本环节一般是在混合料摊铺之后直接进行的,此时的温度较高,一般先采用振捣器进行振动挤压,振动之后关闭振动装置,进行慢慢的碾压2-3遍,初压环节的温度一般保持在110—140摄氏度之间。
所以说,只要吨位比较小的压实设备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
一般情况下,采用6—8吨位的双钢轮压路机就可以。在碾压的过程中,驱动轮要匀速前进,后退的时候要按照前进时候的碾引移动。在沥青路面进行初压的时候,初压后要有相关的技术人员对路面的平整度、路拱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刻纠正。如果在路面碾压过程现推移现象,这个时候可以等到温度变低之后再进行碾压,如出现横向裂纹,应检查原因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其次,路面的复压。路面的复压是压实环节的重要阶段,通过复压主要是沥青混料的稳定成型,所以说,复压环节一般是在高温下并紧跟初压工序之后进行的。
通常情况下,路面的复压环节温度应该保持在120—130摄氏度。一般是通过双轮振动压路机进行路面的碾压,在碾压方式上可以采用与初压相同的方法,碾压的次数应该在6次以上,只有这样才能够路面的稳固和结实;再次,沥青路面终压。终压是消除轮迹、缺陷和面层有较好平整度的后一步。
沥青混凝土作为沥青路面材料,在使用过程中要承受行使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以及环境因素的长期影响。所以沥青混凝土在具备一定的承受能力的同时,还具备良好的抵抗自然因素作用的耐久性。也就是说,要能表现出足够的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低温状况下的抗裂性、良好的水稳定性、持久的性和利于安全的抗滑性等特点,以沥青路面良好的服务功能。
沥青混凝土适合修筑路面的沥青材料主要为石油沥青和煤沥青,此外,还有沥青。有些国家或地区亦有采用或掺用沥青拌制的。按所用集料品种不同,可分为碎石的、砾石的、砂质的、矿渣的数类,以碎石采用为普遍
冷补料施工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准备工作
- 清理坑槽:将待修补的坑槽内及四周的碎石、废渣等杂物清理干净。
- 测量坑槽尺寸:确定坑槽的深度、面积和形状,以便计算所需冷补料的用量。
2. 填充冷补料
- 将冷补料倒入坑槽中,填充时应略路面。
- 用工具将冷补料均匀铺开,确保填满坑槽的各个角落。
3. 压实
- 采用小型压实设备(如平板夯、小型压路机等)对冷补料进行压实。
- 从坑槽四周向中心逐步压实,多压几遍,压实度。
4. 修整
- 检查压实后的表面,如有不平整或多余的材料,进行修整。
5. 开放交通
- 一般在压实完成后即可开放交通,但初期应限制车速,避免急刹车和急转弯。
需要注意的是,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冷补料的产品说明进行操作,以确保修补效果。不同品牌和类型的冷补料在施工要求上可能会有所差异。
彩色透水沥青施工注意事项
1、彩色透水沥青建议胶结料用量5~7%,颜料用量2~3%左右。
2、凡是需要接触到彩色透水沥青的地方(沥青罐、进油/回油管道、沥青泵、拌缸、运输车、摊铺设备及工具等),都需要清洗或者更换。碾压按照常规的黑沥青路面标准碾压方式进行。
3、彩色透水沥青在拌合前加热到160~180℃,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不宜过高,一般控制在160℃左右,根据工程与搅拌站的实际情况(工程量、进度、天气、运输距离等),确定适当的提高或降低出料温度,但低不能低于150℃,高不能超过180℃。摊铺前混合料温度(即到工地温度)在140℃以上,初压温度不得低于120℃,终压温度不得低于90℃。
4、当气温低于10℃时,不宜进行彩色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如在0~10℃气温施工,采取确保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在低于0℃及遇到大风的冬季不应施工,雨天不得铺筑彩色沥青混凝土。